收藏本页
切换浏览模式

清华人清华大学校友论坛 → 查看评论

帖子评论信息
评论主题: 杨凡:超过四分之一的清华人生
评论对象: David | 2005/11/29 9:52:33
评论言论: 杨凡:超过四分之一的清华人生 http://tech.tom.com  2005年04月15日14时41分来源:TOM科技鸿雁 TOM科技特稿(文/鸿雁)2005年4月12日下午,就《清华IT弄潮儿》大型选题策划,打上清华烙印的企业家——华友世纪高级副总裁杨凡接受了TOM科技的采访,讲述他与清华大学的动人故事,以及他对清华特质与清华精神的理解。

  杨凡:华友世纪高级副总裁,从2001年6月至今供职于华友世纪内容产品部,现主要负责华友世纪Hawa网全面运营工作。

  小档案:

  生于1965年。1980年,高中时代就读于清华附中;1991年研究生毕业,拥有清华大学光电子专业理学硕士及清华大学电子物理与激光专业工学学士学位。

  在加入华友世纪之前,杨凡曾任亚信科技(中国)副总裁,负责新兴市场的销售,期间成功地与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吉通、广电部、外经贸部等签订巨额合同。此前,1994-2000年,杨凡供职于北电网络(中国)公司,担任高级销售经理,负责新兴电信运营商的市场拓展。此外,杨凡曾在三立电气(中国)有限公司担任技术开发部门负责人的职务。

  杨凡/口述 鸿雁/采访整理

  青春岁月都在清华度过

   离开校园这么多年,到现在,平时遇到什么问题,有时我还会开车回清华园,找个地方坐下来,看看年轻的清华学子,静下心来,再想一想所遇到的问题,就会觉得能想清楚很多事情。

  我是一个很有清华情结的人,与清华渊源很深。从1980年起,就开始在清华园开始生活,1991年从清华研究生毕业,毕业后还留在清华园生活了两年,前后在清华园生活了大概10多年。可以说,青春岁月都是在清华度过的。

  在清华附中读书的时候,刚进去的时候觉得清华是一个高深莫测的地方,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生活,慢慢熟悉习惯后,就发现清华其实是蛮可爱的,所以后来填写高考志愿的时候,义无返顾的在第一志愿填上了清华大学。

  大学毕业后,我被推荐免试升读研究生,之后,还拿到直接升读博士的机会。当初如果我选择了读博士,可能还会留校当老师,就一直留在清华了。

  研究生毕业时,我已经26岁,我跟导师说,我已经读了19年的书,先出去工作一段时间,看看校园之外的世界。我当时想走出象牙塔,是因为我读书的时间太长了,生活基本都在学校转圈,而且我对科研还没达到特别痴迷的程度。

  在清华读书,光有学习好是不行的。清华人很忌讳人家说,“这人就只是学习好,一个书呆子”,反而要吃得开,应该是学习不太差,但在文艺、体育方面又有特长。

  而且,清华有很好的锻炼气氛。在清华读书的时候,我是一个体育积极分子,各种体育项目都积极参加,加入排球系队,还当上篮球系队教练。

  离开校园这么多年,到现在,平时遇到什么问题,有时我还会开车回清华园,找个地方坐下来,看看年轻的清华学子,静下心来,再想一想所遇到的问题,就会觉得能想清楚很多事情。

  从清华听来的三句话影响人生

  “为革命健康工作50年!”

  “要面包还是要猎枪?”

  “人要有傲骨,不要有傲气。”

  清华给每一个在清华读过书的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不是当时觉得有多么好或者有意义。在清华读了多少书,掌握了多少知识,我觉得都不重要。我当时学的是光电子,后来工作几乎都没用上。

  当时,就感觉清华特死板,像一个封建大宅园,望不见到底,而且是“近清”繁殖,连老师的老师都是清华毕业的。此外,还有一套很传统的校规,要求特别严格。但到毕业后,清华就在身上打上很多烙印。

  在清华园生活这么多年,我经常听到,到现在还能记住的三句话,影响了我的一生。

  那时,每天下午三四点钟,清华校园的大喇叭广播,提醒学生走出教室、宿舍,到操场去锻炼,提出“为革命健康工作50年”的口号。那时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影响至今。

  当时,清华园还兴起一个争论, “要面包还是要猎枪?”讨论老师到底应该给予学生什么?等学生毕业以后,真正走向社会,就好比穿越一片森林,清华是要给学生准备足够干粮面包,还是告诉学生如何使用猎枪?清华教给我的就是,要掌握的是一种能力或规律,而不是一种很表面的东西。

  这一点,对我的人生哲学影响很大。从那时起,在学校,以及在后来工作当中,我在做什么事情之前,首先想做事情的目的是什么。

  还有一句是“人要有傲骨,但不能有傲气”,它教给我做人的道理:有傲骨,是指要有主见,不人云亦云,敢于坚持原则,蔑视权威,还不容易屈服,但没有傲气,做人不能太骄傲,盛气凌人。

  走出校门,在社会中,很多时候,我看到很多时候清华学子,都多少具有这种特质。从清华毕业的,在工作单位里,很可能都是群众关系很好,但可能让领导感觉有点刺。

  善于发现每一个人的优点

  1991年4月,我走出校门,进了日本企业三立电气(中国)有限公司,从事技术研发。三年内,从一个技术工程师,到担任技术开发部门负责人。

  因为我不喜欢与机器打交道,而乐意与人打交道,在1994年4月离开三立,加入了北电网络公司。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做到了一个经理,我怎么还选择去做一个销售员。一开始,在北电我从最基本做起,首先学习国际贸易一些基本原则,签合同等。在北电呆了6年,做到高级销售经理位置,负责新兴电信运营商的市场拓展。

  在那6年,我学会了与人打交道,也遇到了一些很不错的老板。其中有一个老板讲过一句话,这句话对我影响非常大,甚至影响了我的职业生涯以及整个人生。到现在,我常常跟我的团队说起。

  因为之前在学校以及第一份工作,与人打交道的机会很少,我刚开始做销售的时候,产生过一种困惑。

  在跟一些客户打交道时,发现很多人身上有不良的行为,有时会跟自己的价值观发生冲突。当时,第一个老板David Wang谈起,既然花了时间与人打交道,就要发现别人的优点。单从销售技巧角度,是非常有效的。缺点是很容易发现的,要想有收获,要注意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对方既然坐在这个位置上,一定有他的理由。

  我按照这样一个原则,与人打交道。不但实现了销售目标,而且发现对方的优点,在言谈话语中,会把自己的发现是由衷的流露出来,学会欣赏别人身上的优点。

  后来在做管理的时候,对属下也是这样,让每个人的优点在工作中展现出来。发现并且突出每个人的优点,让他的优点在团队中展现出来。这样一来,彼此相处非常轻松。因此,这句话对我的影响非常深刻。

  后记:2001年初,王秦岱、杨凡以及其他3位亚信副总裁先后离任,三个月后,以王为首的6人团队对当时UT斯达康旗下的华友斯达康进行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 In),更其名为华友世纪、进入无线增值业务;2005年2月4日,华友世纪登陆纳斯达克,融资7052万美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29 9:52:46编辑过]

反对方

支持方

反对方人数(0
支持方人数(0

中立方

中立方人数(0
网上贸易 创造奇迹! 阿里巴巴 Alibaba
清华人 © www.tsinghuaren.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
页面执行时间 0.06250 秒, 9 次数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