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清华人  (http://www.tsinghuaren.com/bbs/index.asp)
--  校友论坛  (http://www.tsinghuaren.com/bbs/list.asp?boardid=3)
----  曙光公司总裁历军:曙光的平衡术  (http://www.tsinghuaren.com/bbs/dispbbs.asp?boardid=3&id=271)

--  作者:David
--  发布时间:2005/11/29 11:46:14
--  曙光公司总裁历军:曙光的平衡术
曙光公司总裁历军:曙光的平衡术 http://tech.tom.com  2004年12月09日15时18分来源:互联网周刊记者 陈琼整个服务器市场在2004年的起伏跌宕似乎并没有影响到曙光四平八稳的脚步。在以64位为主题的三大战役陆续收到成效之后,曙光现在正考虑,如何在迎接公司成立十周年的时候,顺利拿下“国产服务器第一品牌”的称号,并为将来储备必要的技术竞争力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千种FLASH免费小游戏  见到历军的那一天,恰好是他的36岁生日。这位即将在曙光公司总裁一职上任满四年的少帅看起来心情不错。“现在已经完全进入角色了,公司里也不会事无巨细都找我。”最直观的变化从历军在采访中接到的电话和处理的紧急事务上就能看得出。一年前本刊记者采访历军时,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被电话和紧急事务打断了四次,但这天只碰到一次。“从个人体会来看,公司的管理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原先只是在教科书上看到应该怎样怎样做,但是现在,真正是发自内心的觉得应该这样。”

  一年的时间,历军的办公室基本没有变化,简朴依然,不同的似乎只是历军更加自信。从2003年6月宣布与AMD合作启动“红色网格”计划开始,曙光用一年多的时间,马不停蹄的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64位计算的应用风暴。“2004年是曙光收获64位的时节。”历军自信的说道,“由于对市场的准确把握,曙光顺利完成今年年初制定的目标不是问题,而且从目前的市场状况看,明年持续保持30%的高速增长也应该不是问题。”

  历军的自信来得相当理直气壮。自从“冒了风险”和AMD合作推出64位架构的PC服务器产品之后,“普及运动”、“燎原计划”和“应用风暴”等三大战役的推出,以及新的渠道产品事业部的成立,一方面让曙光在产品、市场和渠道方面的力度都得到了空前的加强,随着曙光4000A十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在今年6月通过国家科技部鉴定并顺利落户上海超算中心,曙光的高端形象再次得以强化;另一方面,由Opteron所带来的持续性推动力也让曙光的合作方AMD的日子好过起来,经过三年的亏损后,AMD到目前已经连续四个季度实现了盈利,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曙光当初的选择绝对是一步好棋。

  IBM和英特尔都在今年陆续升级了各自面向服务器的芯片,p5和Nocona的问世也让2004年的服务器市场格外热闹。但这些似乎并没有影响到曙光四平八稳的脚步。“我给曙光今年的表现打80分。”历军的评价充满了曙光一贯的内敛和务实。对于这一点,“多年来,曙光都没有大的变化,不要革命,要革新和改革。这也是曙光的风格。”

  明年将是曙光公司成立十周年,而曙光在2002年为自己订下的三年内做到“国产服务器第一品牌”的目标,届时将成为考量曙光和历军的重要标尺。而如何跨越这下一道门槛,擅长平衡管理论的历军在接受《互联网周刊》独家专访时说:“技术是企业从温饱到持续发展中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谁能把握住这个环节谁就能上得去。谁把握不住,谁就要倒下。”“曙光将会依靠把握技术的关键点的途径,来获得和保持产品领导者的地位。这其中贯彻左右的是曙光对目标、能力和利益三方因素平衡的结果,依托曙光独有的平衡管理体系,曙光将全面冲击国产服务器第一品牌。”

  80分的定位

  《互联网周刊》:如果满分100分的话,你给曙光在2004年的表现打多少分?

  历军(曙光公司总裁):80分。

  《互联网周刊》:按照曙光的性格来说,给自己这样一个不算很高也不算低的分数,应该是很符合曙光的定位的。那么从2003年年底至今,曙光有一系列在产品和市场方面的计划和战略,实施的情况如何?

  历军:从外界对于曙光的评价来看,曙光还是虚的东西相对少,比较实在。我们一年都在说64位,这是从去年6月份就开始的一个话题,那时候刚跟AMD合作。曙光每每在技术变革的时候,靠敏锐的嗅觉通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优势。以前很多业界的大腕们都在说,64位还早,用不着。但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64位就成为了主流。到了今年,已经没有人怀疑,64位的服务器不是现在的主流。

  这一年我们所有的行动都围绕着64位这样一个技术变革,我们的路不仅走对了,而且已经扎扎实实的走得很远了。虽然今年以来,大家可能会感觉到整个业界的情况不是太好,但是从曙光本身来看,感觉还不错,我们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通过64位我们走前了一步,那么获得的这些优势也会让我们将来的步伐迈得更容易些。

  《互联网周刊》:在这样一个时间点回头来看一年前曙光和AMD的合作,对AMD本身来说,今年已经连续4个季度保持了良好的市场表现,而曙光无疑也走了一步很妙的棋。那么现在你对当初的选择有没有新的感触?

  历军:企业在选择自己技术路线和技术战略,甚至是经营思路上,还是要以客户的利益为重,这是对我们企业发展目标的一种平衡。当时做这样的决定其实也是冒了很大的风险,但是AMD的技术和产品确实好,那么就会给客户带来价值,我当时这么讲,现在还是这样说。我们没有过多地受到其他的一些声音和干扰的影响。其他人看不到这一点吗?很多人也都能看得到。但曙光坚决地冒着风险走出去了。

  支撑这一决策的唯一因素就是:64位确实对用户有利,用户的利益能够充分得到体现。如果你代表了用户的利益,那么用户会给你很好的回报。而如果你藐视了用户,通过其他一些手段左右用户的选择,短期内或许可以,但长期肯定不行。从这个角度看,企业把用户的利益放在最高的位置,自己去努力克服其他困难,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坚持这一点,企业一定会有大的发展。

  技术的价值

  《互联网周刊》:当技术已经成为绕不过去的沉重话题,而且也是我们必须要跨越的一道门槛时,结合曙光自身的经验,你认为中国企业应该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自己的技术竞争力、选择自己的技术战略?

  历军:关键是企业对技术的看法。国内有很多企业可能在日子好过的时候,往往会过多地从市场的角度考虑问题。过去的曙光是不从市场考虑问题,而只从技术考虑问题。这是两个极端。现在的曙光已经不同了。技术要和市场相结合,曙光过去几年一直很高调地谈这个问题。现在已经落到了实处。

  技术是什么?是将来企业生存发展的最重要的条件。有很多企业在创业初期会过多的强调技术,这可能是致命的。当然也有一些企业开始就有很创新的技术,就取得了成功,但这毕竟是很少数,而且是要出现在资本市场环境非常健康的背景下,技术好,资本加进去,然后有非常专业的市场运作。但无论什么企业,当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各方面各环节都比较好的时候,又会面临一段危险期。尽管他可能还看不到技术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快速发展的益处,但是不可否认他已经有一些资源,这些资源是用来扩大生产线、建更豪华的办公室还是去大作广告,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做法。

  我觉得到了这个阶段,必须要在核心竞争力方面投入、加强,否则你再长大,都会是虚胖,一有风吹草动就倒下了。技术不是灵丹妙药,仅凭技术成就不了一个企业,但是没有技术也肯定不行。就像曙光一直在讲的平衡观点一样,最初的时候,技术不是最短的那一块板,你甚至可以去买技术、OEM别人的产品、贴牌子,技术还不会对企业发展有太大的限制作用。但一旦其他的板长得差不多了,技术这块板就会有问题。

  所以要尽力在这个阶段把元气好好补一补,把身体练的够强壮,才有长得更大的可能。从这个角度看,技术是企业从温饱到持续发展中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认为对技术的把握就是对自身长远发展所具备的能力的一种平衡,谁能把握住这个环节谁就能上去了,谁把握不住,谁就要倒下。从曙光这么多年的经历来看,从李国杰老师提出“有所为有所不为”之后,我们就从全面的自主研发技术转型到好多能做的也不做了,先去做市场搞管理,那个时候技术不是最主要的。但是,这也并不是就彻底放弃了那些东西,而是要根据客观环境决定你的策略。到了2000年以后,可为的则为,不可为则不为。这时温饱已经不是曙光的问题,下一步再向前走,必须要在技术研发方面有一些过硬的成果,否则将来根本无法生存。

  《互联网周刊》:对于技术潮流的预见性也应该算是一种能力吧?

  历军:你能看得到国际的技术潮流、跟得上、跟得紧,跟到第一阵营里,在复杂的环境里排除干扰,看到核心问题,这也是一种很必要的平衡能力。

  如何跨越下一道门槛

  《互联网周刊》:表面上看,专利、标准、国际合作以及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研发都是可以选择的途径,曙光在最近两年比较明显的可能就是国际合作这条道路,比如去年和AMD,以及早先和IBM、英特尔的一些合作。刚才你解释了技术的重要性和价值,那么你觉得应该怎样获取技术竞争力?

  历军:在中国目前的环境下,还不太可能出现一些非常原创、很具革命性的技术,只能是一些比较周边的、外围的技术。在市场上能够见到效果的自主创新,目前可能还是一种“农村包围城市”的战术。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你不应该放弃进入核心领域的想法和激情,不能放弃追求。但在现实的条件下,又不能好高骛远。

  非常核心的东西去跟别人合作,比如CPU,我们也能从中获得一些技术和经验,当然肯定不会是最核心的,人家也不会给你。但至少会是比我们离核心更近一些的东西。而不放弃追求的意思是,尽管我现在不行,但不一定三年以后不行。比如曙光的龙芯,就是完全原创的、自主的创新,曙光4000A超级计算机中的主板、KVM等都是曙光自主开发的,这些技术已经非常核心了。由于龙芯的出现,我们在高性能计算机甚至是系统结构上就有能力去改变了,有了创新的余地和空间。不像以前,英特尔或是IBM做了什么,那就是什么。

  我曾经公开说,三年,最多不超过五年,龙芯肯定会用到曙光的机器上。用到我们自己的龙芯,也不代表不能和国际标准接轨。最后是会和国际某个主流的标准兼容一致的,这将是符合市场规范的产品。

  《互联网周刊》:说起标准,在龙芯的研发中肯定是遇到了很多很麻烦的问题。因为在处理器领域,已经有了那么多的专利摆在那里,那么龙芯怎么来选择技术道路的突破?

  历军:肯定是要绕过去的,因为人家已经把地圈得差不多了。如果说,龙芯再去创一个新标准,做到像英特尔那么大,10年以内是不可能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去兼容其他的主流标准。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说,中国人就不可能有自己的标准。我们并不放弃在这方面的追求,但这些不是现在要做的事。

  现在要做的事,是做出一个产品去和现行的标准兼容。如何去兼容?在操作系统方面,龙芯可以运行标准版本的Linux,实际上就已经是和业界的标准相匹配了。在CPU开发的各个方面上有很多专利,龙芯选择了去兼容MIPS指令集,而MIPS实际上也是Linux中的一部分,是开放性的。我们用了MIPS的指令,因此采用了龙芯的曙光服务器也就和Linux衔接上了,而且也间接的符合了用户层的需求。

  如果我们自己独创一套指令系统,那是不敢想象的事情。我们如果要用英特尔已有的技术来设计处理器,对方要收天价的授权费,肯定不可行。其实对于龙芯,还不光是那些使命之类的虚的东西,其实就是曙光未来生存发展、利润来源的一个关键点,这才是核心技术的价值。有了核心的东西,周边的一些技术发展都可以因此被带动起来,从而形成一整套体系,这种思路又是我们对远近利益、自身和周边利益的一种平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29 11:46:45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