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清华人  (http://www.tsinghuaren.com/bbs/index.asp)
--  综合论坛  (http://www.tsinghuaren.com/bbs/list.asp?boardid=5)
----  [原创]汉水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之一  (http://www.tsinghuaren.com/bbs/dispbbs.asp?boardid=5&id=1744)

--  作者:yetiaoxin
--  发布时间:2013/1/5 21:04:18
--  [原创]汉水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之一
汉水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之一 ----九论《山海经》佐证 石云龙《山海经·西次一经》记载:“嶓冢之山,汉水出马,而东南流泛于江。”汉桑钦撰《水经》:“漾水,出陇西氐道县嶓冢山,东至武都沮县为汉水,又东南至广魏白水县西,又东南至葭萌县东北与羌水合,又东南过巴郡阆中县,又东南过江州县东,东南入于江,即今之重庆市”。这两条经文都说,水的源头出自嶓冢山。后者的错误在于嶓冢山的水,不能流到沮县,沮县东狼谷是沔水的发源地。一、汉水得名,汉天河也,《尔雅》箕斗之间,汉津也。古唐尧时代,洪水滔天,禹承父业,疏导山川,分封天下,设九州,其中上对应着天上的参宿天河,下处于岷山之阳,江水、汉水之间。巴蜀之地为梁州,天上的汉津,地下的汉河,故名汉水。《蜀本纪》言:蜀地的山川灵气,对应天上的井星照耀,长江、汉水在境内流过。《河图括地象》中言:江、汉之精气,对应天上的井星,帝王因此昌盛,神灵因此降下福祉,是江、汉之荫呀。二、汉水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嶓冢山位于松潘高原岷山东麓天水县西,汉水所出,即《禹贡》之嶓冢山。我国先民早在八九千年前就主要活动在中昆仑山脉,松潘高原,嶓冢山汉水流域。初期主要是伏羲氏和华胥氏,伏羲氏主要在天水、秦安及其附近地区活动,而华胥氏族主要在华山以西汉水以北一带活动,后来融合重组成一个较大的伏羲氏族。由现代考古发现,甘肃天水秦安县大地弯文化遗址则可能是伏羲部落最早的遗存。后来分东西两支,逐步迁徙。向东迁徙的路线是沿渭水东移,然后沿黄河直抵古雷泽西岸。类似大地弯文化遗存的陕西华县元君庙,渭南北临潼白家等,很可能是伏羲部落在迁徙过程中留下的遗存。雷泽水域辽阔,水产丰富,有利于发展壮大。伏羲部落的迁徙另一条路线就是嫘祖的先祖南迁的路线,仍从嶓冢山天水秦安县一带沿汉水上游,经陇西西县,《山海经海内西经》“漾水出昆仑西北偶”即此。西县古名西陵,《史记·秦本记》“公元前771年犬戎杀周幽王于郦山下,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周平王封秦襄公为诸侯,赐之歧以西之地的西陵地区,直到公元前691年秦出公仍居在西陵”。嫘祖的先祖顺汉水南下,过祁连即今礼县,昔诸葛孔明,六伐祁山即此。先民们又顺汉水流域过武都氐道,经成县、康县,直达略阳,嘉陵水注入汉水,嘉陵水发源于凤县北嘉陵谷,今之娘娘庙,唐以后古之汉水或漾水更名为嘉陵江水。嫘祖的先祖们又继续南移,过广魏白水县西,又东南至葭萌县东,汉水与白水合,白水即今白龙江,源出西倾山与岷山交界处,葭萌乃蜀王弟,葭萌封为葭侯邑,故名葭萌,即民国昭花县。今广元市之宝轮院。蜀汉时称汉寿。嫘祖的先祖们沿汉水继续向东南过剑门关,达巴郡阆中进入到蜀中平原。剑门关古称高梁之山。《山海经·中次九经》载:“高梁之山,其上多桃枝,钩端,有草焉,壮如葵,可以走马。”晋郭璞注:高粱之山即今之剑门山,也称梁山,在今四川剑阁一带,主峰为大剑山,可以走马。《西次一经》亦言:天帝之山有草焉,其状如葵,可以走马。在天帝之山的上条经文即是“嶓冢之山,汉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江,嚣水出焉,北流注于汤水,其上多桃枝,钩端。”桃枝、钩端:袁珂注:桃枝、竹名,《尔雅·释草》桃枝四寸有节疏:凡竹相去四寸有节,名曰桃枝竹。三条经文所载内容和地理位置,如此相似,不是巧合,而是《山海经》的作者对于上古先民沿汉水流域进入古蜀沿途景况的真实写照。《山海经》载:“伏羲生于成纪,迁徙陈仓(今宝鸡市)黄帝初都陈亦在此”。昔嫘祖称雄“西陵氏”,皆因嫘祖发明野蚕家养,丝衣被天下,黄帝不仅是慕名,而且也回访昔日恋人,亲临西陵向嫘祖求婚。他俩再续初恋时,俩人骑着骏马来回奔驰在高粱山上,轩辕欢唱道:“嫘祖妹,我爱你心灵手巧织丝衣,巾帼英雄女中魁”。嫘祖和唱:轩辕哥,我爱你能接承敦敏神灵逞恶顽,统一万邦创国基”。这些豪情青音长期回响在江汉的河谷之间。阆中古名巴西,昔始皇初政,流宰相吕不韦于此,后刘璋之分三巴,此其一巴,蜀国时张达、范疆害张飞于此地,飞首投献于魏,而魏王厚葬之。阆中是中国古城之一,有传伏羲生于阆中,并非偶然。伏羲氏族,东西迁移,不是一次到位,他们以猎为生,随遇而安,经过若干年代逐步移动最后才定居下来,所经过的区域都留下遗存,如汉水流域的广元市中子铺遗址。中子铺南边的邓家坪遗址就是在迁徙中留下来的实证。上古之际,遍地是荆刺,草木覆盖大地,秦岭阻隔。俗语说,蜀道难,难如上青天,那时没有像今天这样的大道和公路,只有沿水道舟船,最终到达了川北盐亭青龙山定居下来。盐亭县地处汉水之西,故名西陵氏,这条水路全长千余里,沿河两岸土沃民淳。是中华民族真正的母亲河。《禹贡》记载:“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澧,过九江至于东陵;东陵即巴陵,巴陵地在今岳阳。既然东陵在长江流域,则西陵也必然在长江流域,但在长江干流没有西陵的记载,只能在长江支流上,而汉水是长江的支流,盐亭地处汉水之西,故称西陵氏。上古之际,川北盐亭境内的山多称西陵山,境内的河流多称西陵河西陵绸等。上古时代,地名随人走,嫘祖教民野蚕家养,足迹所至都有西陵的名称,如公元前771秦襄公居住在汉水源头的西陵,也是最早见于史籍的西陵之词。嫘祖的先祖定居在盐亭县金鸡镇,青龙山这是古代的西陵氏,其传说不是偶然的。秦汉以来有多种说法,《华阳国志·蜀志》开篇就说:蜀之为国,肇于人皇。这话出自宋罗苹《路史》,上古《世本》,西汉扬雄:《蜀本纪》、东汉《本蜀论》,上面都有这两句话,可见那是古代传说的遗存。《华阳国志》明确此语出自纬书《洛书》,人皇始出,继地皇之后,兄弟九人,分理九州,为九国。人皇居中州,制八辅,华阳之区(壤)梁岷之域,是其一囿,囿中之国,则蜀巴矣。《路史》注引《质甲开山图》:人皇出于刑马山提地之国,提地在今甘肃秦安,伯阳谷水出之,老子之所至。《水经注》也说:刑马山之伯阳谷其地在渭水上游,在天水秦州一带。蜀《秦密传》:三皇乘衹车出谷口,谓之斜谷。此路明是一句神仙话,雀鸟都难飞过斜口,只有驾仙车入蜀了。然而,汉水才是嫘祖的先祖们入蜀的必经之路。